到唐朝時,道教被奉為國教,三清山因此被劃為玉山縣所轄。至元朝時,三清山上的活動日益繁多,此時山上的景物、地點也以道教稱謂命名,如仙人橋、雷公石、判官石等。明朝為三清山道教的鼎盛時期,山上道教建筑如同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xiàn),如玉靈觀、龍虎殿等,其中一些仍保留至今。
2012年9月21日,在葡萄牙阿洛卡舉行的第11屆世界地質(zhì)公園大會上,三清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地質(zhì)公園名錄。三清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總面積為229.5 平方千米,地質(zhì)遺跡包括地層、地質(zhì)地貌、地質(zhì)構造、巖漿巖等。地層含有寒武系、奧陶系(筆石動物化石群)、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侏羅系(陸相火山巖、硅化木)、白堊系(恐龍蛋化石)、第四系。地質(zhì)地貌有陡峻中山、低山、丘陵、堆積和冰蝕等地貌。地質(zhì)構造有背斜、向斜褶皺構造,正斷層、逆斷層斷裂構造,峰墻、峰柱節(jié)理構造。該地質(zhì)公園是花崗巖地質(zhì)地貌學的一座天然博物館。
位于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地貌基本形態(tài)可分為山地、丘陵兩種類型,山勢為東、南、西三面陡峻,北面平緩,地勢高差很大。組成三清山主體的巖石為燕山晚期花崗巖。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兼具山地氣候特征。7-8月極端最高氣溫33℃,1月極端最低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為1857.7mm,相對濕度為82%。野生動物1827種,珍稀保護動物數(shù)十種。高等植物2373種,其中藥用植物349種,以及大量百年、千年古樹,是世界松科黃杉屬的分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