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蘇比王陵
基本信息
類別: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入選時間:2001年
所屬地區(qū):烏干達
中文名稱:卡蘇比王陵
國家:烏干達
所屬洲:非洲
評選標準
標準(i):卡蘇比王陵的構思和建造是人類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杰出體現(xiàn);
標準(iii):卡蘇比王陵是烏干達流傳至今的文化傳統(tǒng)的最強有力的見證;
標準(iv):卡蘇比王陵的設計采用最傳統(tǒng)的烏干達建筑和宮殿風格,是烏干達宮殿建筑群的典范,反映了幾個世紀以來烏干達建筑發(fā)展的技術成就;
標準(vi):卡蘇比王陵承擔著體現(xiàn)烏干達歷史、傳統(tǒng)和信仰的重任,是烏干達重要的精神中心和王國最活躍的宗教中心。
世界遺產(chǎn)
登錄基準
該世界遺產(chǎn)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chǎn)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表現(xiàn)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經(jīng)典之作。呈現(xiàn)有關現(xiàn)存或者已經(jīng)消失的文化傳統(tǒng)、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jù)。關于呈現(xiàn)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筑類型,或者建筑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范。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事件、活的傳統(tǒng)、理念、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qū)嵸|(zhì)的連結(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認為該基準應最好與其他基準共同使用)。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
巴干達國王們的卡蘇比陵,位于坎帕拉的一座面積有30公頃的小山上,山上大部分以農(nóng)業(yè)為主,當?shù)厝艘詡鹘y(tǒng)方式耕種著這里的土地。山腰的中心地帶是過去巴干達王國的王宮,建成于1882年,1884年以后成為皇家墓地。穹隆屋頂?shù)牧昴怪鹘ㄖ?nèi)有四位皇室成員的墓,都呈圓形??ㄌK比陵是最原始材料建筑的典范,主要由棕櫚樹葉、蘆桿、籬巴條等材料建成。卡蘇比陵最大的意義不僅在于其建筑,還在于其所體現(xiàn)的精神價值和信仰價值。
瀕危世界遺產(chǎn)
2010年3月16日晚,其中的主建筑物遭遇火災而被燒毀,火災原因不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將幫助烏干達修復該文化遺產(chǎn)。2010年7月28日,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將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chǎn)。
簡介
在東非烏干達境內(nèi)維多利亞湖北岸,有一處山丘涌聚之地,叫做“坎帕拉”,在當?shù)卣Z中是“小羚羊之地”的意思。傳說這里原是布干達國王放牧羊群的牧場??才晾阅系拈T戈,就是布干達王國的都城。如今的坎帕拉是烏干達的最大城市,于1962年被定為獨立后的烏干達的首都。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當年的牧場早已變成了美麗的花園城市,不過,這美麗的花園仍然起伏在那大大小小的40多個山頭上。其中大山頭有7個,上面有寺廟、教堂和古老的王宮、陵墓等建筑,著名的卡蘇比王陵(KasubiTombs)就在西部的卡蘇比山頭上。
卡蘇比王陵是布干達國王的陵墓。南面的布杜國是一個很大的奴隸來源地,所以在布干達的語言中,干脆就用“布杜”來表示奴隸的意思了。奴隸的處境非常悲慘,可以被自由買賣,可以被主人任意打殺。據(jù)當時的一個英國傳教士講,有一個奴隸只因為無意間打翻了一葫蘆酒,就被酋長殺了。“人祭”在布干達也長期保持著。每逢重大節(jié)日,就要用大量的活人作祭物。穆特薩一世(1856~1884年在位)在1856年登基時,就砍掉了幾百個奴隸的腦袋。奴隸的地位雖然低下,但只要他們同自由農(nóng)民結了婚,他們的兒女就能取得布干達自由民的身份并享有自由民的一切權利。
背景
由于缺乏文字記載,相傳布干達王國興起于16世紀末,烏干達是個多民族國家,全國有56個部族。1967年成為共和國之前,境內(nèi)有布干達、布尼奧羅、托羅和安科萊四個王國。公元1000年,布干達已經(jīng)是一個統(tǒng)一強盛的王國了。14世紀,布干達成為最強盛的王朝,它的權勢曾擴展到尼羅河、維多利亞湖和坦桑尼亞邊境地區(qū)。
建立
卡蘇比王陵是布干達國王的陵墓。布干達王國是烏干達歷史上最強大的王國。據(jù)傳說,它興起在16世紀末。19世紀下半葉,布干達王國發(fā)展到鼎盛時期。一般認為,布干達王國在18世紀發(fā)展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地址
卡蘇比王陵位于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這座王陵曾是從前布干達王國穆特薩一世的古王宮,穆特薩一世和他的3個繼位者均埋葬在此,是布干達王國的歷史見證。一道以常年翠綠的小竹子建成的籬笆環(huán)繞皇陵的四周,成為一道獨特的“綠色圍墻”;正中間是一個龐大的圓形建筑物,遠遠看去像一座巨大的墳墓。
歷史回顧
烏干達王國的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都達到了一定水平。據(jù)英國的探險家斯皮克——第一個來到布干達王國的歐洲人——描述:在那里,像英國驛道一樣寬廣和筆直的道路,穿過茂盛的草地,爬上起伏的群山。居民的茅屋和花園也很干凈整齊。斯皮克贊美布干達人穿著漂亮,寫道:同盛裝的布干達人比起來,我的模樣顯得很不好看。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他們穿著整潔的樹皮袍子,好像是最好的黃色燈芯絨,摺縫筆挺,像燙過似的,外面還披上用小羚羊皮縫成的東西作為上衣,縫合精致,英國工匠所能做到的也不過如此。國王的服飾更為考究,當時在位的是穆特薩一世,他的衣飾的“明亮、整潔和精致”給斯皮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富饒的布干達王國使外國侵略者垂涎欲滴。從19世紀上半葉開始,阿拉伯人、英國人和法國人先后涌入布干達。他們一面?zhèn)鞑プ诮?,一面藉此掩護進行無恥的掠奪和擴張。布干達的統(tǒng)治者在明爭暗斗的各派傳教士的左右下發(fā)生了激烈的斗爭,使國勢日漸衰落。雖然當時曾有兩任國王先后覺察到了傳教士活動的危險性,并為此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但由于勢力強大的伊斯蘭教徒的反抗以及王國內(nèi)部的爭權奪位,1896年,整個烏干達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穆特薩一世是第一位察覺到危險的國王,也是第一位葬入卡蘇比王陵的國王??ㄌK比王陵所在地原是穆特薩一世的王宮,建于1882年。穆特薩去世后,遵照他生前的意愿把他葬在了宮內(nèi),王宮從此改為王陵。
建筑結構
卡蘇比王陵四周環(huán)繞著用非洲大象草編織的籬笆,大象草全部倒置斜插,表示院內(nèi)主人已不在人世。陵地內(nèi)有7座大小不等的圓錐形草房。最大的一座高約10米,底面直徑15米,這里埋葬著布干達王國的最后4個國王,被布干達人視為圣地。這座草房正中高懸一塊特大的褐色樹皮布,恰似一道屏幕,將房間一分為二。屏幕前是祭祀或瞻仰者盤坐的地方。屏幕下邊有一個隆起的平臺,上設4個象征性的國王墳塋,墳前掛著他們生前用過的長矛、大刀和盾牌。屏幕后邊是4個國王的墓地。
王陵庭院兩側(cè)的4座草房原是王后和妃嬪居住的宮室。在布干達王國,國王擁有許多妻妾。因為他要從每個氏族中至少選擇一個女子作為嬪妃。不過,往往只有出身于本氏族的嬪妃所生的兒子才會被選舉為國王的繼承人。雖然,布干達王國王位的繼承已按父系,但過去按母系繼承的痕跡仍然留存著。太后,王后以及由眾公主中選舉出來的大公主都在王國里占據(jù)著顯赫的地位,擁有很大的權力。
還有一座草房是禁軍的住處。大門左側(cè)的草房則是鼓室,這里保存著象征王國政權的二三十個形狀各異的大小獸皮御鼓。在大門右內(nèi)側(cè),原有一個長方形的火爐。國王在世時,幾十名御鼓手在鼓室中晝夜不停地擊鼓;幾十個御爐工則在火爐邊夜以繼日地保持爐火的常燃不熄。不絕于耳的咚咚鼓聲和終年燃燒的熊熊火焰標志著國王的健在和王國的興旺。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國王一旦駕崩,則鼓息火滅;待到新王登基,則重新?lián)艄狞c火,那咚咚的鼓聲和熊熊的火焰又再一次夜以繼日地響著、燃著。1967年,王國廢止,這御鼓和火爐也隨之終止了自己的使命,而成為陳列的文物,向游人靜態(tài)地展示從前王國生活的一個側(cè)面。
失火
2010年3月16日,位于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市郊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卡蘇比王陵3月16日晚失火。
據(jù)報道,王陵內(nèi)的主建筑——一座高約10米、直徑約15米的圓錐形茅草房仍在燃燒,由經(jīng)過特殊處理的棕櫚葉覆蓋的屋頂已經(jīng)燒光,剩下的木質(zhì)框架仍然冒著火光。
現(xiàn)場聚集了大量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民眾。不少人對消防隊未能挽救這座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表示不滿,并向消防隊員和維持治安的警察投擲石塊,現(xiàn)場氣氛一度緊張。烏警方發(fā)言人朱迪斯·卡巴庫巴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證實,大火大約發(fā)生于當晚8時40分,失火原因截止2010年3月17日尚未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