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平臺 >> 劉寶平工作室__Mr. Liu Stu >> 劉老師課堂 >> 調(diào)酒與酒吧服務 >> 課輔資料
劉老師課堂
1
接觸葡萄酒的開始,莫過是一堆名莊。波爾多、拉菲、拉圖、瑪歌與勃艮地的Leroy和DRC,不管是美國還是意大利,大多數(shù)的葡萄酒品質(zhì)標準在歷史遺留的評價里,歷代葡萄酒評論家有著不同的訴說方式,但名莊似乎一直都是名莊。
解酒莊越多,越會發(fā)現(xiàn)風土的存在與特性。
近年來的風土話題,讓我想到二十年前一位勃艮第泰斗級老先生殷殷切切告知的話語:孩子,風土是未來的影響力,不再會因為酒評家與媒體,不再會因為換釀酒師換老板而改變,因為風土是“固定的”,沒人移得開。
風土的概念是勃根地提出,雖不是最早,但卻最給力。
喝到 Leroy 老婆婆大區(qū)的酒,佩服的是她的功力;喝到傳統(tǒng)工藝的 Faiveley 是體驗是熟悉,不貴的不出名的好酒,都被有心人默默的記下。
Faiveley
Leroy 女士
在 Dujac 實習的日子里,讓我們明顯的感受到,村級的葡萄就是沒有一級葡萄園的甜,一級葡萄園就是沒有特級葡萄園來的甜。
莊主 Jacques Seysses 更讓我們這些釀酒菜鳥,去理解去感受去梗與不去梗的差異:兩瓶陳放十五年三公升裝的 Clos de la Roche ,一瓶去梗葡萄釀造,一瓶是部分去梗的葡萄釀造,去梗的酒已經(jīng)沒有骨架但年輕的時候更討喜,反之保留部分梗的酒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更有韻味。
傳說中的 Henri Jayer 告訴你去梗與不去梗的差異,喝不到他的酒,可以借由 Meo-Camuzet 的酒告訴你。
我堅信,葡萄酒的風格,釀酒師才是關鍵!換個人,換個風格!
眾多討論的話題,除了“偉大的風土”,就環(huán)繞在是去梗還是不去梗,發(fā)酵溫度、是不是有機、會不會感受葡萄園的聲音......
如果名莊是因為風土,那么其他的存在意義在哪?
Lascombes
1855年瑪歌產(chǎn)區(qū)二級莊 Lascombes 從20公頃擴張到84公頃后的評價? 很長一段時間在低谷,很低很低,可以說是鳳凰變母雞,直到在2001年被收購大力整頓,釀酒顧問 Michel Rolland 功不可沒,新派的釀酒技術與低產(chǎn),母雞變孔雀。
Michel Rolland
Saint-Emilion 兩間相鄰特級酒莊 Arrosée & Tertre-Daugay 被 Clarence Dillon 家族收購后,進行的合并成為的 Quintus,酒體變得更精彩更濃郁,釀酒師 Capdemourlin謙虛說:風土是本質(zhì),訴說的自己土壤的特性,但有了更多更大投入,酒體才能有突破性的改變。
Quintus
放眼望之波爾多的名莊,在易手后,風土不變,酒變了,像是Chateau Montrose & Chateau Calon-Ségur。換老板后,釀酒班底也大變樣,酒體風格也變了...
風土何在? 一位好的釀酒人,能釀出風土的氣息。
葡萄酒的故事有很多,誰是誰女婿,誰是誰徒弟、有機了、買新設備了、換釀造模式了... 都不是重點,關鍵喜不喜歡。
歷史是人寫出來的~ 風土,是人造就出來的!
葡萄酒世界也是少不了人性,但喝酒應該是件快樂的事,熱熱鬧鬧的開瓶,安安靜靜地喝上一杯酒,讓微醺陪著,還是挺開心。
劉寶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創(chuàng)始人
調(diào)酒師培訓班期
聊城市調(diào)酒師俱樂部
▼
按住圖片識別二維碼
地址
校內(nèi):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
校外: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興華東路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