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景點大全 >> 古鎮(zhèn)村落
中文名黎陽老街位置黃山市屯溪區(qū)黎陽鎮(zhèn)全長1200米 門牌號1——273號。
黎陽老街
“明清個屯溪,唐宋個黎陽”,這是老屯溪人代代相傳的俗語,它隱隱地告訴了我們黎陽在昱城人心中的分量。
簡介
歷史年鑒
“兩江交匯,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使黎陽千年來成為皖浙贛邊陲商業(yè)中心和新安江的碼頭重鎮(zhèn),有“明清的屯溪,唐宋的黎陽”之說。
黎陽鎮(zhèn),1992年春拆鄉(xiāng)并鎮(zhèn),由黎陽鄉(xiāng)、隆阜鄉(xiāng)、枧忠鄉(xiāng)三個合并而成,現(xiàn)轄8個村,5個社區(qū),總?cè)丝?1389人。全鎮(zhèn)總面積22.89平方公里,有耕地6400畝,山場13000畝。
故跡拾遺
黎陽從置縣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古黎陽是否就是處在現(xiàn)在的黎陽老街呢?如果不是,它又處在何方?據(jù)筆者多年的考察,認為最早的黎陽縣城就坐落在氣象臺和黃山學(xué)院的“金山”上。
攻守兼?zhèn)?/strong>
一 、一兩千年前的縣城、郡城與明清時期的城不同,它的功能主要是政府機關(guān)和駐軍駐防的城堡,沒有大量的民居和商業(yè)街道,因而范圍較小。為安全保障的需要,一般處在有險可守的臨河的山上。例如歙縣城最早置于烏聊山;休寧縣城最早置于“今縣西二里楊村東三里靈鳥山上”,后于三國時期的公元258年“移治于萬歲山上”。靈鳥山就是現(xiàn)在的鳳凰山,萬歲山就是今天的古城巖,兩座山都面臨橫江,而且都有人工開鑿使之陡險的痕跡。而金山北臨蟾溪東南臨率水,四周除與前山嶺相聯(lián)連部分外都是陡險的巖坡,明顯帶有人工開鑿的痕跡;需要指明的是,一千多年前,率水是緊挨著小龍山、主簿山、金山流過,在華山腳下與橫江匯合,現(xiàn)在每逢洪水暴發(fā),站在黎陽的率水河大橋引橋上,率水古河道還會再現(xiàn)。從險要和臨水這兩項條件,金山都勝過前述三座山。
文物考證
“金山”上黃山學(xué)院施工建造住宅小區(qū)時,筆者在施工場地找到幾片黑陶片,還有一些粗糙的南北朝時期的瓷碗,這表明金山上很早就有人居住。
地理和人文
至于黎陽縣城何時遷往現(xiàn)在的黎陽老街一帶,歷史上沒有文字記載,只指望在開發(fā)黎陽時有新的考古證據(jù)出現(xiàn)。但不管從什么角度而言,黎陽老街已有一千八百年的高齡了,它比起屯溪老街要老得多。
故姓大族
汪公祭祀活動
古代屯溪周圍祭祀廟會有不少,如占川馬鞍山的二月八,東臨溪鎮(zhèn)的九月九,商山的九月十三。但廟會的日期最長,項目奇特,影響較大的當(dāng)屬黎陽老街汪公廟祭祀活動。
黎陽的汪公廟祭祀活動從農(nóng)歷八月初一開始,仗鼓隊巡游至八月十三跑馬散會,歷時十三天。廟會之長是少見的。汪公廟會供奉的菩薩共有十一尊:汪公、老關(guān)帝(關(guān)羽)、新關(guān)帝(關(guān)平);三大元帥:程元帥、任元帥、趙元帥,還有錢將軍、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先鋒羊三舍人。每一菩薩都有一個會首,負責(zé)這位菩薩的行頭募捐并組建一支“仗鼓隊”:由一名吹笛的領(lǐng)隊和十至二十名鼓手組成,有的會首本人兼職領(lǐng)隊。
敕封襄安昭忠廣仁武英圣王暨圣嗣九位相公尊神座前而言曰:我祖忠貞世篤六州著保障之勛,胙豆代馨,千秋隆蒸嘗之祀,大義充塞乎乾坤,仁威清寧夫海宇,引徽土永傳于奕葉,福庇更深,洪川遠紹乎萁裘,恩波罔極。欣逢圣誕,敬潔豆觴,日升月恒,祗承世德于於勿替,壽山福海,共祝圣澤于無疆。伏愿靈爽式憑,千社沐無私之化雨。 帝心簡在,億姓沾有腳之陽春,寒燠雨暘,征四時于咸若,魑魅魍魎驅(qū)百邪于遠方,茨梁有慶,雞犬無驚,子母權(quán)衡,利盡東南之美。兄弟榮顯,名揚海外之邦。憫茲無知,諸罪咸宥,恤我眾庶,有壽必靈。惟神垂歆,介以景福尚饗。
八月十三磨豆腐
祭祀活動的高潮是八月十三的“跑馬”。汪公廟的北面有一大片空地,叫靖陽灘,是祭祀活動中的跑馬場地。
祭祀廟會中的跑馬活動是這樣進行的:巡游汪公、老關(guān)帝(關(guān)羽)、新關(guān)帝(關(guān)平)三個菩薩是坐轎的,后有三大元帥:程元帥、任元帥、趙元帥,還有錢將軍、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先鋒等共八匹馬。所謂跑馬,就是馬夫拉著八匹馱著上述的先鋒、將軍、元帥和二位相公木主的馬,繞著三頂轎子跑圈子。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由于跑圈象磨豆腐的動作,這一跑馬活動干脆就被俗稱為“磨豆腐”。更令人稱奇的是,八月十三磨豆腐,八月十二要去高枧買豆子,就是騎馬的先鋒和二相公、九相公一起去高硯外婆家去走一趟,付出象征性的兩塊銀洋,買豆子到黎陽“磨豆腐”。黎陽汪姓人通過這種形式,把一場肅穆祭祀活動,衍變成一種民俗表演。
可能是一種歷史的玩笑,也可能是一種巧合。1962前后,黎陽街上的汪公廟成了真正的豆腐作坊。又經(jīng)過幾十年的歲月,今天僅剩下一對大門邊的雕刻瑞獸的石礎(chǔ),述說歷史的蒼桑。
黃山國際中心
黃山國際中心項目開始改變了整個黎陽老街的命運。在此項目之中有一旅游子項目叫黎陽古街,它對黎 陽的幾幢古宅進行了保留,其他全部拆除。
黎陽的老巷弄的名字以及原本就是遺跡的地方恐怕將永遠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無法找尋(未嘗不能成為旅游項目呢)。但對于遺留下來作為展覽的古宅而言,卻可能是幸運的。是好是壞?只待后人評說吧!
最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