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日月山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西南40公里,屬祁連山脈,長90公里,是青海湖東部的天然水壩。

線路分類: [名山奇峰] [地質奇觀] [名勝古跡]

景點地點: 國內 青海省 西寧市

本站推薦:

景點詳細介紹

日月山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西寧湟源縣西南40公里,屬祁連山脈,長90公里,是青海湖東部的天然水壩。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為4877米,青藏公路通過的日月山口為海拔3520米。
日月山不僅有恢宏的歷史意義,它還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義。它位于我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上,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的疊合區(qū),是青海省內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線,劃分了農(nóng)耕文明與游牧文明。藏語叫日月山為“尼瑪達哇”,蒙古語稱“納喇薩喇”,都是太陽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自古就是歷史上“羌中道”、“絲綢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時期,由于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堵塞而開辟的“絲綢南路”,即經(jīng)日月山、青海湖,過柴達木盆地通往西域。唐代開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東北入境從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薩,貫穿海南州腹地。日月山曾經(jīng)是會盟、和親、戰(zhàn)爭以及“茶鹽”、“茶馬”互市等等重多歷史事件的見證。
2018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暨旅游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中文名日月山外文名Riyue Mountain地理位置青海省湟源縣西南40公里海拔4877米所屬國家中國所屬城市青海西寧市著名景點公主泉、唐蕃古道等建議游玩時長2-4小時開放時間08:00~17:00適宜游玩季節(jié)夏季最佳。


地理環(huán)境


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縣西南40公里,青海湖東側,為祁連山支脈(祁連山脈的一個分支),西北一東南走向,長90公里,寬10--1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灣山,海拔4877米。
日月山,是我國自然地理上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分界線,是我國外流區(qū)域與內流區(qū)域、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線,也是青海省內農(nóng)業(yè)區(qū)與牧業(yè)區(qū)的分界線,是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jīng)之地。

日月山東側是青海的農(nóng)業(yè)區(qū),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光;西側是一望無際的牧場草原,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體兩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實屬國內罕見。日月山頂部由第三紀紫色砂巖組成,山體呈現(xiàn)紅色,故古代被稱為“赤嶺”,藏語稱“尼瑪達娃”,蒙古語稱“納喇薩喇”,即太陽和月亮之意。


歷史地位

日月山,歷來是內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早在漢、魏、晉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轄區(qū)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北魏明帝神龜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陽西行求經(jīng),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
在歷史上,日月山還是唐朝與吐蕃的分界。 公元7世紀,以松贊干布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個叫邏些(拉薩)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與當時的唐王朝就以赤嶺為界。

日月山
古代歷史上有許多發(fā)生在農(nóng)牧區(qū)交接地帶的互市,赤嶺互市就是較著名的一個。唐武德二年(619年),在今青海東部地區(qū)設鄯州(治今樂都碾伯)、廓州(治今化隆群科),置刺史。次年,唐與吐谷渾講和修好,并達成互市協(xié)議,互市于承風戍(今拉脊山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唐與吐蕃定點在赤嶺互市,以一縑易一馬。
唐肅宗以后開展了“茶馬互市”,青海大批的馬牛被交換到內地;內地的茶、絲絹等同時也交換到了牧區(qū)。

明后期至清初,互市地點增多,增有鎮(zhèn)海堡、多巴、白塔兒(今大通老城關)等。清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后,對互市嚴格控制,規(guī)定只準每年2、8月在日月山進行互市交易,并派軍隊彈壓。后因這種規(guī)定不能滿足各族群眾之間的交換需要,清廷便數(shù)次放寬政策,并將日月山互市地點移至丹噶爾(今湟源縣),日期也予以放寬。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丹噶爾互市是日月山互市的繼續(xù),很快成為“漢土回民遠近番人及蒙古人往來交易之所”,在嘉慶、道光之際,商業(yè)尤其繁盛。清《丹噶爾廳志》記載丹地市場“青海、西藏番貨云集,內地各省商客輻輳,每年進口貨價至百二十萬兩之多”,成為當時西北地區(qū)顯赫的民族貿(mào)易的重鎮(zhèn)。


故事傳說

簡述

相傳,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時曾經(jīng)過此山。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離家鄉(xiāng)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皇后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現(xiàn)出長安的迷人景色。

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寶鏡”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詳述

公元638年的唐貞觀15年正月,一支龐大的送親隊伍護送著一位美麗的公主走過日月山口,日月山便從此閃亮在中國人佇望公主遠去的心海,守望著無盡的蒼涼和沉甸甸的傳說。
唐代以前的日月山不叫日月山,叫做赤嶺,遠看如噴火,近看如染血,因遠望高山“土石皆赤,赤地無毛”而得名。這座海拔僅3200米的小山,在群山巍峨的青藏高原上,因其太小而不值一提。她在群山環(huán)繞中透出一個隘口,讓騎馬行走的民族便利地穿越青藏高原,成為中原通向西南地區(qū)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交馬赤嶺”,中原和吐蕃封建王國的使者必須在此換乘對方的馬方可踏入異域土地。穿越青海遠嫁西藏,從古都長安出發(fā)的文成公主必然要沿著這條祖先拓展的古道,走向遙遠的西部,讓守望高原的日月山,迎來這銘心刻骨的歷史感動。“過了日月山,兩眼淚不干”。就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就像“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天涯海角,漫漫的遠嫁之路,必然要有這么一處分手告別的蒼涼之地[3]  。
為送別我們的公主,日月山便被賦予了這凝重的陽關情結。作為告別中原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在山上支起了帳篷,在故鄉(xiāng)做最后一夢,佇望故鄉(xiāng)最后一眼。她站在山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臨行前父皇唐太宗所賜的日月寶鏡,沒想到鏡中出現(xiàn)的卻是長安繁華的景色,令她離愁倍增。公主悲喜交加,淚如泉涌。想到自己遠嫁和親的重任,毅然將日月寶鏡拋下赤嶺,摔在東的是日鏡,摔在西的是月鏡,摔碎的鏡片讓淚水和風沙掩埋,成為今天的日月二山。兩山隔山相望,唇齒相依,如情侶,如父女,其情其景,無不動人。為紀念這位深明大義的公主,今天我們把赤嶺改名為日月山,名與形相符,情與痛相增。為了中原這片風雨飄搖土地的萬年長存,為了維持帝王的萬古基業(yè),面對一個又一個覬覦中原的匈奴、吐蕃、蒙古發(fā)起的連年戰(zhàn)亂,守著“女婿不打丈人”的平民認識,守著異域和親的婚姻勝過十萬雄兵的歷史高度,早在公元前33年,漢元帝就采取了最簡便最溫情的和親政策,民女出身的宮女王昭君就成了歷史上的第一個。在這點上,文成公主不是第一個。但是作為皇族血統(tǒng)高貴的她,完全可以憑高貴的出身和絕世的美貌嫁給王公大臣,過上平靜而富貴的生活,免去遠嫁之凄苦。

日月山美景
為了大唐的穩(wěn)固為了中原和西域永遠的和平安寧,她放棄她應該享受的一切幸福,用一個女人柔弱的雙肩擔負起華夏民族萬年大團結的沉重擔子。在這點上她絕對超過王昭君。沉重的歷史,和平的責任,我們非要用犧牲一個女人的愛情和幸福來換取,作為男人,作為華夏的子孫,我們站在日月山上,熱淚盈眶佇望公主遠去的背影,跪拜這位偉大的女性。山還是那座山,只是山更清,草更綠,朝拜的游人如織。
今天的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兩座亭子,分別叫日亭和月亭,經(jīng)幡飄舞的亭子里面用碑文和壁畫記錄了公主入藏時的種種情景。山上是無數(shù)藏人用虔誠和信仰堆起的瑪尼堆,石堆上插滿了盤樹虬枝。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山下是文成公主廟,矗立著巍峨的文成公主漢白玉雕像。藏歌悠悠,牛羊如云,無數(shù)經(jīng)幡和高昂的藏歌迎著日光漠風飄揚,表達出一代又一代人們對那美麗靈魂的深深崇敬。

山下的倒淌河,這條華夏大地惟一一條我行我素倔強地從東流到西的倒淌河,凝聚了公主太多復雜的淚水,幽靜而溫柔地倒淌著,是倒淌那段千年不斷的感情?是倒淌那千年流不斷的眷念?文成公主途經(jīng)赤嶺作短期停留的歷史事實,給漢藏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青海民間至今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當文成公主行至赤嶺,將要離別唐朝管轄的土地,心中一片愴楚。向前西望吐蕃,天高云低,草原蒼茫;回頭東望長安,更加留戀故土。遂拿出皇后賜予的“日月寶鏡”,從中照看長安景色和親人,不禁傷心落淚,思鄉(xiāng)的淚水匯集成了倒淌河,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但當她想到身負唐蕃聯(lián)姻通好的重任時,便果斷地摔碎了“日月寶鏡”,斬斷了對故鄉(xiāng)親人的眷戀情絲,下定了毅然前行的決心,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繼這次和親的70年后,唐又以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棄隸縮贊,金城公主沿著文成公主走過的路,又一次經(jīng)過了日月山。金城公主入蕃和親,對于促進唐蕃經(jīng)濟文化交流,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日亭、月亭在當年公主駐足的地方高高聳立,站在亭前西望,當年崎嶇艱難的路程如今已變成了連接漢藏人民的康莊大道。


主要景觀

唐蕃古道

穿過日月山坊,是當年文成公主經(jīng)日月山赴吐蕃和親走的道,叫唐蕃古道。古道旁,有文成公主紀念館和日月山神牛塑像,紀念館內,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


公主泉


日月山文化

進入景區(qū),首先看到的是被經(jīng)幡旗裝飾的公主泉。據(jù)說,文成公主在日月山向東遙望自己的故鄉(xiāng)時,發(fā)現(xiàn)視線已被群山阻隔,禁不住流下悲傷的淚水,淚水幻化成了一條小泉,此泉就叫公主泉。


回望石

在山頂廣場上,豎有“日月山”青石碑和回望石,這是文成公主站在呼呼的山風中最后一次流淚回望故鄉(xiāng)的地方。文成公主,一個柔弱的少女,為了大唐的穩(wěn)固,為了中原和西域永遠的和平安寧,用柔弱的雙肩擔負起民族團結的沉重擔子,凄苦遠嫁。站在這里,幻望公主遠去的背影,不能不令人對她肅然起敬。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令人欣慰的是,據(jù)說文成公主與比她大9歲的松贊干布一見鐘情,松贊干布也對自己能娶文成公主為妻十分高興,他說:“我的父祖輩沒有一個人能和上國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為妻,深感榮幸,當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痹诠鞯竭_西藏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了一座宮殿式的建筑給她住,這就是布達拉宮。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尊崇。山口中還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軍區(qū)司令員賀炳炎、政委廖漢生樹立的“日月山修路紀念碑”,記載了人民解放軍修建青藏公路的業(yè)績。


雕像浮雕

沿古道上行到一個平臺,正中是高達9米的文成公主雕像。貴族裝束的公主身著披風,懷抱寶鏡,堅定地目視前方。她的背后,是一組再現(xiàn)她進藏故事的青銅浮雕。浮雕長20米,寬6米,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古都送別。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文成公主跪拜唐王,李世民率眾王公大臣送別,在盛唐歌舞“反彈琵琶”的美妙樂聲中,公主告別家鄉(xiāng)父老、兄弟姐妹,踏上西去的漫漫路途。第二部分叫赤嶺摔鏡。第三部分是藏王迎親。松贊干布率眾臣、僧侶、頭人,在柏海(今青?,敹嗫h的鄂陵湖和扎陵湖)舉行盛大熱烈的迎親儀式,并向護送公主前來的李道宗執(zhí)子婿之禮,而后和文成公主一同進藏。


雙亭壁畫

公元七世紀初,松贊干布派使臣祿東贊一行,以黃金五千兩及珍寶數(shù)萬件作聘禮,向唐求婚。壁畫中坐車者為唐太宗,立者為祿東贊一行,壁畫中間是文成公主行至“赤嶺”時手持日月寶鏡,思念故鄉(xiāng)親人,但她想到唐王的重托及和親大任,毅然棄鏡西行的描述。壁畫下部為唐太宗賜松贊干布的“灌頂國師闡化王”之印,壁畫右下部是漢藏建筑相至流入的景象,左下部車中佛像是文成公主從唐帶去的釋迦牟尼像,現(xiàn)存放在拉薩大昭寺。左部為公主逝世后,藏族人民緬懷其功德,供奉為神的情景。

日亭和月亭

日亭壁畫主要講述了藏王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赴唐都長安請婚,以及請婚過程中祿東贊以大智大勇力排諸難,巧破難題的軼事。其一題:要把一群母馬和一群馬駒區(qū)別出母子的故事。祿東贊是從雪域草原上來的,這道題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他把母馬和馬駒分開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馬駒,馬駒發(fā)瘋般的撲向媽媽身旁。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其二題:唐太宗讓祿東贊從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來,聰明的祿東贊早料到會有此難題。他事先通過探訪了解到,原來公主用一種護膚品,名叫“萬里飄香”,只要擦上這種油,就異香撲鼻,能引來蝴蝶和蜜蜂。三日后,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樣的美女齊集在一起,兩只蜜蜂在一女子頭頂盤旋,這樣公主被認出來了。

月亭壁畫主要介紹了文成公主入藏后,從中原帶去精神與物質文明的傳播情況。當時,唐朝已進入封建社會,而吐蕃則處于奴隸社會階段。因此,壁畫逐一反映了公主帶去的紡織、釀酒、音樂、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傳播情況。各種先進技術的傳入,極大地促進了吐蕃社會的進步與文明。隨之,吐蕃也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吐蕃人民從此也進入了文明時代。而文成公主做為這個文明時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史冊。


文成公主廟

為中軸對稱建筑布局,二進院落。由廟門、中殿、后殿、廊房組成。均以黃琉璃瓦覆頂。廟門為重檐歇山式頂建筑,內置四大天王塑像。前院有公主衣冠冢。中殿供釋迦佛塑像。
后殿祀奉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塑像。兩側廊房為羅漢堂。

2016年7月31日,由塔爾寺活佛主持,依照儀規(guī),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典禮。


中華地理界碑石

高15米,重180噸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
內流區(qū)域與外流區(qū)域的分界
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

農(nóng)業(yè)區(qū)與牧業(yè)區(qū)的分水嶺


古道博物館

古道博物館,是對日月山景區(qū)深度開發(fā)、建設而打造的具有我省青海古道博物館設有兩個展館。展陳內容以古道文化為背景,反映古代各民族在共同推動青海社會發(fā)展的波瀾壯闊的歷程中、所產(chǎn)生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反映內地與青海地區(qū)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影響;反映歷史上與日月山相關的人物、事件等。兩館的陳列在歷史發(fā)展階段的劃分上各有側重。


一展館于2016年8月20日建成開館,其基本陳列為《青海古道文物展覽》。該館為日月山景區(qū)增添了一處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游覽項目。
《青海古道文物展覽》布展面積約1000平米,展出了史前至漢魏晉時期的珍貴文物400余件套。展覽分為:“文明傳播 古道開拓”和 “民族往來 道通東西”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設計了“鑿石創(chuàng)業(yè)”、“雕骨為飾”、“琢玉以祀”、“摶土成器”、“熔金造物”五個單元,展示了遠古人類在石器時代徙居青海地區(qū),由此而揭開本地區(qū)歷史發(fā)展的序幕。先民們開拓了與周邊地區(qū)的交通道路,并且傳播和發(fā)展了以黃河流域彩陶文化為標志的史前文明。展出文物有石器、骨器、玉器、陶器、銅器。真實地再現(xiàn)了人類社會初始階段在制作、使用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等方面的工藝水平;反映了人類意識形態(tài)、審美情趣等思想方面的認知能力。更加表明在新石器時代,由于人們層出不窮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積極地推動了人類文明及社會歷史的不斷進步。

第二部分“民族往來 道通東西”反映了青海地區(qū)在先秦至漢魏晉時期的歷史概況。先秦時期包括商、周、春秋、戰(zhàn)國至秦代的歷史階段。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這一時期青海地區(qū)的古代民族是氐、戎和西羌諸部,它們創(chuàng)造了青銅器時代的卡約文化和諾木洪文化。所展出的卡約、辛店文化的彩陶、青銅器(銅戈、銅鉞、銅鈴等),反映出古羌民族的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同時,他們不斷加強與內地政權的聯(lián)系,并參與其政治經(jīng)濟活動。開拓“湟中道”、“羌中道”等青海地區(qū)最早的道路交通。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coolnights-spas.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點 聊城特產(chǎn) 聊城導游 聊城機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車 聊城會議 聊城特價機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級導游 全國優(yōu)秀導游員 聊城旅游網(wǎng) 江北水城旅游網(wǎng) 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實踐基地 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相關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