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街是東亞地區(qū)(主要是日本和韓國)的唐人街的名稱。當中比較著名的中華街有橫濱中華街、神戶南京町、長崎新地中華街、仁川中華街等。
線路分類: [城市風光]
景點地點: 國際 東亞 韓國
本站推薦:
橫濱中華街
橫濱中華街(日文漢字 中華街,假名 よこはまちゅうかがい,羅馬字 Yokohama Chūkagai)是位于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中區(qū)山下町一帶、具有140年歷史的華人居住區(qū),屬于俗稱的“唐人街”。居住在這里的約三、四千華僑中,以祖籍為中國廣東省的為主。
橫濱中華街簡介
橫濱中華街是日本乃至亞洲最大的唐人街,與神戶南京町、長崎新地中華街一起并稱為日本的三大中華街。在橫濱中華街,僅中國餐館就有200多家。
街道位于橫濱市區(qū)的黃金地段,東北角有風景秀麗的橫濱公園、山下公園。中華街是華僑最集中的地區(qū),街的西口有一座高達15米的中國式牌樓,上寫“中華街”3個大字。餐館、商店均為中國式建筑,街中心還有一座關帝廟。
中華街的東南西北各有一座城門,在棋盤般的街道兩邊聳立著老字號的萬珍樓、同發(fā)館、重慶飯店等,街上商店餐館大多是由華人經營。
中華街是橫濱市著名的飲食區(qū)。每天光顧中華街、品嘗中國菜的日本人和外國游客熙熙攘攘。
每到春節(jié)時,橫濱的中華街都要舉行舞獅、拜關帝廟等活動。很多在日華人都聚集來此,歡慶華人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有前來觀賞歡慶儀式的游客從各地趕來,使這里異常熱鬧。
歷史
1859年橫濱港開港之時,橫濱市建成了外國人居留地(類似于租界的形式),一些服務于歐美商社及銀行的中國人與歐美人一起往來于中日之間。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當橫濱與上海、香港之間開設了定期的船路航班之后,一些中國貿易商也開始往來中日之間,并在居留地的山下町周圍建造了關帝廟、中華會館、中華學校等。這些是橫濱中華街最初的發(fā)展。
在條約改正之后,居留地在1899年被廢止。盡管中國人可從事的職業(yè)受到限制,不過此后可以住到居留地外的地區(qū),中華街因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1923年發(fā)生了關東大地震,中華街遭受了重創(chuàng),很多中國人因而回去了中國。雖然之后有所復興,但卻因為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貿易的工作變得困難了起來,因而進入了停滯期。
在戰(zhàn)后的復興期里橫濱港繁盛了起來,而與香港間的往來也復活了。1955年時,中華街主要街道的入口建立了善隣門,揭幕時在善隣門的牌樓上有著此街道的正式名稱“中華街”以及“親仁善隣”這四個字。隨著1972年日中兩國的邦交恢復,許多日本人也來到此地,因而中華街發(fā)展成了觀光地區(qū)。
在2004年2月1日橫濱高速鐵道港未來21線開始營運,元町中華街站被設為終點站。由于車站的名稱加入了“中華街”這個名字,加上東京的澀谷站的東急東橫線電車也有直達中華街的。從日本東京乘坐1個小時地鐵即可到達“橫濱中華街”,令中華街的往來交通與知名度都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這里年均游客達1800萬人次,成功增加了旅游收入,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機會。與此相比,東京迪斯尼樂園每年吸引的游客也不過1600萬人次。在橫濱唐人街,有343家華人商店和197家日本人商店,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成為旅游名地。橫濱唐人街直接經濟效益達到500億日元。
布局
中華街有東西南北4個門。從西邊的延平門進去,一過西門路就可以看見中華街的象征──善鄰門。從這里到朝陽門就是主要大街,以這條大街為中心,到胡同里面約 700 米的四方小街區(qū)里,中國餐館、食品批發(fā)店、雜貨店鱗次櫛比。商店數(shù)量超過300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唐人街,特別是中國菜肴,以廣東菜為代表,北京、上海、四川等中國各地的各色菜肴在這里都可以品嘗到。
節(jié)日
春節(jié) 農歷的正月 (陽歷1月-2月) 中國的舊正月,是中國最熱鬧的節(jié)日。
清明節(jié) 農歷4月5日 (陽暦5月) 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關帝生日:農歷6月24日(陽暦7月-8月) 商業(yè)之神,紀念三國志的英雄關羽誕辰的“關帝誕”。
相關作品
南方之星 -チャイナムーンとビーフン娘(2000年)
后藤真希 - 單曲 橫濱蜃氣樓 (2004年)
神戶南京町
南京町(なんきんまち)是神戶市中央區(qū)元町路和榮町路之間的一塊狹長地區(qū)的通稱,沒有正式的地名。但是這里商店一條街以“南京町商店街振興組合”為注冊商標,與橫濱中華街、長崎新地中華街并稱的日本三大中華街。
概要
神戶南京町與橫濱中華街、長崎新地中華街并稱日本三大中華街。在其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110米左右的范圍內聚集了100多家店鋪。小店的門面外擺滿了點心、紀念品等,每逢休息日,這里都會聚集有不少的觀光客。
“南京町”這個名字以前是所有中華街的通稱,但是因為戰(zhàn)后大部分都改了名字,所以現(xiàn)在的南京町就成為“神戶南京町”的專有名詞了。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南京町東有長安門、西有西安門、南有南樓門,北面與元町商店街相連,中間則是一個廣場。到了傍晚長安門和廣場上都有彩燈亮起。
南京町和華僑
與橫濱6000人左右的華僑數(shù)量相比,神戶的華僑有超過1萬人之多,但是橫濱中華街的規(guī)模卻比神戶南京町大得多。這是因為南京町與橫濱不同,大多數(shù)的華僑都不居住在當?shù)?,因此南京町只是單純的商業(yè)場所。雖然南京町也有像關帝廟、神戶中華同文學校這樣的與華僑相關的設施,但并不多。神戶華僑居住的聚集地是鯉川筋、北野町一代,而神戶有名的中華料理店也大多不在南京町,而是位于三宮等市內的中心地段。
像這樣華僑并不集中居住在中華街、而是與日本人雜居的情況,多年來促使了中日文化的融合。像春節(jié)祭這樣的集會活動,近年來已不僅限于南京町這一個地方,而是逐漸稱為整個神戶市重要活動,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都參與到其中。另一方面,以前以華僑子弟為主要生源的中華同文學校里,日本學生也越來越多。2005年,北京和上海兩地發(fā)起大規(guī)模反日游行的時候,日本的東京和大阪都發(fā)生了針對中國關聯(lián)設施的破壞事件,但在神戶卻沒有這樣事件發(fā)生。
歷史
1868年神戶開港,成為外國人的居住地之一。當時,清政府與日本還沒有結成通商條約,因此華僑不能住在神戶城內,而在其西側聚集居住,這便是南京町的雛形。
1945年于神戶大空襲中燒毀。戰(zhàn)后成為駐軍尋歡作樂的場所。到上世紀70年代末,連路面都沒重鋪,周圍都是向船員開放的酒館,到了晚上便有妓女出來招攬生意。
1981年(昭和56年)實施了《南京町復興環(huán)境整備事業(yè)實施計劃》,開始在南京町建造廣場和牌樓,使這里的觀光業(yè)不斷發(fā)展。現(xiàn)在南京町的范圍已經比當時擴展了2倍,許多新興的或從其他地方遷來的中華料理點都在這里營業(yè)。
節(jié)日活動
春節(jié)祭
中秋祭
長崎新地中華街
長崎新地中華街(假名 ながさきしんちちゅうかがい,羅馬字 Nagasaki Shichi Chōka-gai)是位于日本長崎縣長崎市新地町的一個唐人街。與橫濱中華街、神戶南京町并列為日本三大中華街。新地中華街的石板路由長崎市的姊妹都市福建省福州市協(xié)助建設。街道兩旁有約40家中國餐館與中國商品店。
仁川中華街
仁川中華街雖是全韓國最大的唐人街,不過就其規(guī)模而言,卻只能算作世界唐人街中的“小弟弟”了。
仁川是一座位于首爾以西的港口城市。中華街僅是一個小社區(qū),里面有40來家中式餐館和商店,經營者也以韓國人居多,華人經營者只占1/3。1883年仁川港開埠,1884年這條唐人街所在地區(qū)被指定為清政府的治外法權地,以后逐漸形成華人聚居地。
在街道兩旁排列著清料理店和中國式的傳統(tǒng)大門—牌樓。既是中國人的廟宇,又是古代功夫道場的義善堂,中國華僑兒童的學習場所—中山學校,把《三國志》以圖畫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墻壁畫,俯視仁川前海的孔子像等等這些保留著中國風格的古建筑物和能同時體驗韓中文化的韓中文化館,都是能愉快地享受特色旅行的好路線。
最早的韓國華僑:40多名華商
華僑是從120年以前開始進入韓國的。根據(jù)紀錄,高宗19年(1882年)壬午軍亂爆發(fā)時,清朝為了援助朝鮮,派去廣東省的3000名士兵和40多名華商,這些華商可以被看作韓國華僑的起源。
華商們在清朝的保護政策和吳長慶提督的照顧下,與韓國人進行商業(yè)活動,為在韓國長久生活下去打好了基礎。
1884年,韓國大都市的華僑數(shù)量大增,漢城約350名,仁川有235名。
華僑在韓國安居是從1894年11月兩國制訂“清商保護規(guī)則”開始。當時移居至韓國的華僑大部分來自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其中山東人最多。
現(xiàn)在有21806名華僑居住在韓國,其大部也分為山東省人。
唐人街的中國料理——炸醬面
在仁川唐人街,一提起中國料理,誰都會馬上想起炸醬面,也會對炸醬面的出生地感興趣:炸醬面究竟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簡單說來,這兒的炸醬面是在韓國做出的中國料理。
自1884年華僑居住在仁川開始,中國餐館相繼出現(xiàn)。炸醬面也被稱為“炒醬面”,但只是指將炒好的中國大醬(春醬)蓋在面條上;而華僑們在面條上放了蔬菜和肉,又在春醬里加了焦糖,做出了又香又好吃、符合韓國人口味的炸醬面。
初次接觸炸醬面的當?shù)匕傩諅儗ζ漉r美的味道和便宜的價格感到驚訝,繼而中國料理開始大受歡迎。到了上世紀60年代,炸醬面在韓國還屬于高級食物;但隨著時間流逝,價格和味道逐漸變化,炸醬面已成為充滿百姓回憶的食物。
仁川唐人街的炸醬面是何時由誰制作出的,這個問題幾乎沒有資料可以顯示。但正式以炸醬面這個名稱開始出售的地方是1905年開業(yè)的“共和春”。隨著“共和春”的成功,華僑居留地附近的中國料理店逐漸增多,致使包括漢城的各地美食家經常光顧品嘗中國料理。
如今在仁川唐人街,游客可以品嘗到各種春醬制作的清淡而不膩的炸醬面。
改建唐人街 中國風貌商店積極入駐
仁川市中區(qū)唐人街正在改建另一座中國風貌的商業(yè)街。有關人士表示:“以中國人為對象開展招商引資的結果是,最近在北城洞唐人街和新浦洞一帶吸引了46家中國風貌的商店。”
據(jù)介紹,招商的經過頗為順利。有關部門先是對仁川老城區(qū)的商業(yè)街運營情況進行一次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1200多家商店中約有187家(15.6%)是停止運營的空店鋪。于是開展了向中國人出租店鋪的促銷活動,并取得了好效果。
此外,仁川市中區(qū)為發(fā)展仁川老百貨商店聚集地──東仁川車站,目前正在同中國的一位巨商進行洽談,商討建立中國商品流通中心的方案。仁川市中區(qū)負責人表示:“為了善加利用唐人街和中國商城的名氣,正在推進建設中資運營的‘中國風貌商業(yè)街’。與小規(guī)模的個別店鋪相比,大型商城更具有競爭力,因此仁川中區(qū)歡迎中國資本的投資。”
欲建“唐人街發(fā)展特區(qū)” 中國廚師往來仁川便利
過去,仁川唐人街銷售中國產品的商店居多,而今則大都是中國料理店,居住在此的華人也大都是早期移民第二代或第三代后裔。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歷經幾代消磨,已經變得非常淡薄,不過中華料理仍然非常正宗,人們仍能從中感受到一份濃濃的中國氣息。
仁川市和市中區(qū)政府發(fā)言人近日表示,將會同財經部進行最后磋商,確定將仁川唐人街指定為發(fā)展特區(qū),對中式風格建筑物進行維修和建設。今后,在這里生活的中國廚師等在韓國國內逗留的時間將有可能得以延長,出入境程序也會相對地予以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