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位于福建省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于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xiāng)”。
線路分類: [海島海岸]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福建省 廈門市
本站推薦:
鼓浪嶼
鼓浪嶼位于福建省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于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xiāng)”。
簡介
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4.5分鐘可達。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現(xiàn)環(huán)島一周,約40分鐘)面積1.87平方公里,2萬多人,現(xiàn)為思明區(qū)所轄。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環(huán)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于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福建“十佳”風景區(qū)之首,全國35個著名景點之一。隨著廈門經(jīng)濟特區(qū)的騰飛,鼓浪嶼各種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成為觀光、度假、旅游、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游區(qū)。2007年05月0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qū)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鼓浪嶼是“音樂家搖籃”,只要你漫步在各個角落小道上,就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yōu)美的歌聲,加以海浪的節(jié)拍,環(huán)境特別迷人。音樂,已成為鼓浪嶼的特別絢麗的風景線。
鼓浪嶼的夜顯得清靜幽雅。尤其是夜景工程建設后,代表著自然景象的日光巖、代表著異國建筑風格的八卦樓、代表著音樂島鋼琴造型的候船廳和矗立在覆鼎巖上的鄭成功雕像等,在各色燈光映照下透明通亮,熠熠發(fā)光。特別是有幾條激光射線跨越鷺江???,變幻搖曳,令人眼花繚亂。
隔江遠眺鼓浪嶼夜景,猶如一座大花盆聚集著熾目艷麗的花叢,與廈門中山路的霓虹燈、高層建筑的射燈和許多彩色聚光燈,交相輝映,閃耀奪目,使島上、海上、天上三維空間燦爛迷人。
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與廈門市區(qū)隔海(500余米)相望。它像一塊晶瑩的碧玉,鑲嵌在廈門島外碧波萬頃的海面上,被譽為“東南亞的一顆海上明珠”。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又叫“圓洲仔”,最初只是一個半漁半耕的村落。元朝末年,才有李代家庭逐步上島開發(fā)。因海灘上有一塊二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風浪沖擊時發(fā)出“略略”之聲,酷似鼓聲,被人稱為“鼓浪石”,島也因之得名為“鼓浪嶼”,并在明朝正式命名。明萬歷三十年,漳泉名人丁一中在日光巖題刻“鼓浪洞天”。至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于此,訓練水師,使鼓浪嶼的聲名得以張布。
美麗風光
日光巖
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
日光巖游覽區(qū)由日光巖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巖聳峙于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站在日光巖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巖,凌空而立,在那巨巖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前者系明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巖最早的題刻。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后者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針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針署名特別大,游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針所題,其實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巖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日光巖的第一景。
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后,建于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894年甲午戰(zhàn)爭清廷失敗,翌年割臺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愿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后,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莊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所造樓臺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nèi)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巖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
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菽莊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筑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回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lián)璧合,妙趣橫生。
皓月園
皓月園位于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巖海濱,占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巖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于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園內(nèi)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余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園內(nèi)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巖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巖雕像,這個巨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巖精雕而成,十分威武。
古避暑洞
古避暑洞是個很有特色的山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巖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臺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石洞明亮干燥、通風清爽。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巖石當作涼臺,名叫“傘亭”可供游客遮陽避雨。旁邊的巖石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盛著水,一旁還有仙人的腳印。其實,“仙人印”、“洗腳盆”都是海浪沖蝕而成的海蝕地貌,在遙遠的地質(zhì)年代,這里還處于海浪的沖蝕下,后來由于地殼上升,于是這些海蝕地貌就出現(xiàn)在山頂上了。
龍頭山寨
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臺灣石國球?qū)懸黄缎裢び洝?,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九夏”即夏季,“龍窟”乃龍住的地方,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兵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巖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咤天風鎮(zhèn)海濤,指揮若定陣云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蟲沙猿鶴”指從軍戰(zhàn)死者。
鄭成功紀念館
鄭成功紀念館1962年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而創(chuàng)設。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1624年出生于日本平戶海濱。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見他忠心朝廷,賜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歷皇帝封他為延平王。其父鄭芝龍暗中降清,鄭成功出走金門,誓死抗清。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jù)地,與清軍厚戰(zhàn)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驕兵致敗。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jīng)過充分準備,率戰(zhàn)船數(shù)百艘,官兵25000人,從金門科羅灣出發(fā),收復被荷蘭侵占38年的臺灣,并歷奮開發(fā)臺灣。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鄭成功于1662年7月病逝于臺灣,年僅39歲。300多年來,閩臺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臺灣人民尊他為“開臺圣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余件。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系當年原物,頗為珍貴。進館參觀,可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鄭成功不平凡的一生。
鼓浪洞天
日光巖勝景聞名四方,古往今來,一直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他們陶醉于這天風海濤中,吟詩作賦,留下不少珍貴的手跡。走過日光巖寺山門,抬頭可以仰望到一個巨大的山崖。巨崖上的題刻——“鼓浪洞天”為日光巖仙境般的景色做了精彩的概括,是明朝萬歷元年了一中所寫的;“鷺江第一”則點出日光巖是廈門第一勝景,是清代道光元年林誠所書;“天風海濤”恰到好處指出日光巖的特點,是民國四年許世英所寫。
追逐鼓浪嶼
如果你愛上攝影便會愛上旅行,如果你愛上旅行便會愛上生活,單聽“鼓浪嶼”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你對它的美好想像,浪漫而又平靜的小島人們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以前對那里并沒有太多的向往,也許是因為不了解關于它的歷史和故事,所以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接觸到了更多關于鼓浪嶼的圖片和文字,安靜而美好的文字感性煽情,唯美的圖片帶著作者的點點小思緒,我的心被打動了迫切想去往那里,這個生活氣息與文藝范兒濃重的小島,雖然聽去過那的人說人太多太多來來往往,可依然阻擋不了你欣賞她的腳步。
特色活動
中秋薄餅是每年中秋節(jié)廈門要舉行的傳統(tǒng)活動。據(jù)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據(jù)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于驅(qū)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于是與當年駐扎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后部衙堂屬員,經(jīng)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戲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會”餅模仿科舉制,設狀元餅(最大的)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這是象征古代四級科舉考試。古代府級考試及第的童生稱秀才;鄉(xiāng)試(省級)考中者稱舉人;在京師禮部會度及第者稱貢生;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稱進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俗稱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額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點狀元,既看才,又看貌,還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試,狀元為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將他降為第三名,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這說明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輩,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實學,所以廈門會餅中的“三紅”質(zhì)量特別好,寓意在此。一套會餅共63塊,是根據(jù)“三多九如”而來的,三和九是我國民間的吉利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