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鐘樓是廣州近代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俗稱大鐘樓。鐘聲清脆,聲聞十里,在芳村也能體聽到。大樓在1916年由美國建筑師設計的,連鐘樓高31.85米,主要建筑材料均由美國進口。清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清政府正式公布開放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省沿海為主通商貿易地點,并在廣州、漳州、寧波、云臺山設立了四個海關,開放對外貿易。
線路分類: [宮殿樓閣]
景點地點: 國內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站推薦:
大鐘樓
大鐘樓是廣州近代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俗稱大鐘樓。鐘聲清脆,聲聞十里,在芳村也能體聽到。大樓在1916年由美國建筑師設計的,連鐘樓高31.85米,主要建筑材料均由美國進口。清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清政府正式公布開放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省沿海為主通商貿易地點,并在廣州、漳州、寧波、云臺山設立了四個海關,開放對外貿易。后清政府改四口通商為廣州一口通商,時間長達83年。這海關大樓和在遠一點的十三行便是很好的證明。
景點簡介
“大鐘樓”留給市民印記最深的,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當數(shù)它頭頂上古樸的大鐘。呂老說,大鐘幾十年如一日,15分鐘響一次,正點報時前還放一段音樂———英國歌曲《威斯敏斯特》,多年不移。對于以前在長堤一帶生活的老廣州來說,大鐘樓的鐘聲,就是生活起居的計時器。因為當年身上有表、家里有鐘的廣州人極少。當年除愛群大廈外,大鐘樓還是長堤的最高建筑,加上珠江江面比現(xiàn)在寬,鐘聲在數(shù)里之外都聽得清清楚楚,更有不少人干脆將鐘聲當作約會的信號。
鐘聲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80年代,因居民嫌晚上敲鐘影響休息,大鐘便改為只在白天報時,再后來,人人皆有手表,現(xiàn)在就連白天也不響鐘報時了。
歷史淵源
“大鐘樓”連地下室總共5層,由英國建筑師戴衛(wèi)德•迪克仿照歐洲古典建筑形式設計,頂層鐘樓為穹窿頂,高13米,四面各砌兩柱塔司桿雙柱?;浐jP“大鐘樓”是國內海關中的第一個鐘樓,之后各大城市紛紛克隆,歐式鐘樓終于成為中國海關極富特色的歷史標志。
說起“大鐘樓”為何造成歐陸風格,原來還有一段“古”。創(chuàng)建于1685年清朝康熙年間的粵海關,是中國首批四個海關之一。1859年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關務停頓,清政府遂聘三名洋人為稅務司“幫辦稅務”,成立了粵海新關。當時的稅務司署在長堤的兩層平房內辦公,后因年久失修,從1913年起在當年辦公場地旁修建“大鐘樓”,1916年大樓建成后,洋人稅務司即搬進大樓辦公。
實際上,由于清政府多項賠款都以關稅作為擔保,洋人一直以擔任總稅務司的方式把持著海關運作,建大鐘樓事宜也由總稅務司署工程處負責,由洋人設計并主持,從內到外,自然帶上了濃烈的歐陸風格。
建筑構造
大鐘樓占地面積
總建筑面積4044平方米,樓高31.85米,建成后,是當時廣州商貿中心的地標。建樓花費了整整30萬銀元,而那時一般民宅造價僅需幾百銀元。 大鐘樓滄桑歷史
歷經90年滄桑,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卻從未受到太大傷害。呂老告訴我們,“大鐘樓”的建筑材料用的都是最好的,該樓整體是鋼筋水泥結構并以大塊麻石做基礎,有人戲稱:“500磅的炸藥都炸不穿!”
大鐘樓的外觀
頂層的鐘樓建筑面積62平方米,分為兩層,下為鐘室,內有不同口徑的銅制吊鐘5座;上為鐘機房,四面各有直徑2.5米的向外圓鐘面,晝夜通明。大鐘1915年由英國制造,由于維護精心,至今依然完整。
說起整點報時的音樂也有一段小插曲。呂老介紹,“文革”時期,各地運動不斷,“大鐘樓”雖然未遭破壞,但整點播放的英國音樂卻也因被迫變成了《東方紅》,直到“文革”結束,才特意從上海請來師傅將音樂改回外國音樂。
“大鐘樓”已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