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威廟坐落于廣州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舊泮塘鄉(xiāng)內(nèi),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它是當時泮塘恩洲十八鄉(xiāng)最古老、最大的廟宇。史籍記載:仁威廟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1052年)。明天啟二年(1622年)、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和同治年間(1862~1874年)都進行過規(guī)模較大的修建。清乾隆年間重修的,該廟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重建時增設了后二進建筑和東序。
線路分類: [宗教旅游]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站推薦:
仁威廟
仁威廟坐落于廣州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舊泮塘鄉(xiāng)內(nèi),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它是當時泮塘恩洲十八鄉(xiāng)最古老、最大的廟宇。史籍記載:仁威廟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1052年)。明天啟二年(1622年)、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和同治年間(1862~1874年)都進行過規(guī)模較大的修建。清乾隆年間重修的,該廟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重建時增設了后二進建筑和東序。
中文名稱: 仁威廟
別 名: 仁威祖廟
所屬地區(qū): 中國華南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 址: 廣州市荔灣區(qū)荔枝灣
廟宇簡介
仁威廟初建時稱北帝廟。據(jù)說,因真武帝司水,故人們稱他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來改稱仁威廟了。
交通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qū)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
公交車線路:
乘8路、25路公交車到仁威廟站,下車后過對面左轉(zhuǎn),步行50米左右就是仁威祖廟。
乘66路公交車到泮塘總站,下車后步行五分鐘就到了。
地鐵線路:
5號線中山八路站B出口,下車后往泮溪酒家方向步行十五分鐘左右。
開放時間
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8:00-17:00(16:50分已謝絕入場)農(nóng)歷初一、十五開放時間:6:30-17:00
名稱由來
泮塘地處嶺南水鄉(xiāng),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素以種蓮藕、菱角、茨菇、馬蹄(荸薺)、茭筍等“泮塘五秀”而馳名。泮塘鄉(xiāng)民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致成災”,故對供奉的神像“奉祀信誠”。話說泮塘當年有兄弟二人,兄名“仁”,弟名“威”。
有一天,兄弟倆去打魚發(fā)現(xiàn)一塊怪石,拾回家中立為神像,從此“生活順景,得心應手”,后傳遍鄉(xiāng)里,十里之內(nèi),參拜者眾。到鄉(xiāng)里集資修建廟時,鄉(xiāng)人便將廟名改為“仁威”了。
建筑特色
結(jié)構(gòu)
仁威廟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廣三路深五進,另有偏東一列平房。前三進建筑,當中為主體建筑,東、西為配殿,第四進為齋堂,第五進為后樓。沿著南北中軸線,依次為頭門、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樓,左右為東、西序。頭門面闊11米,深8米。門外兩側(cè)各立一花崗巖石柱,柱頭雕有石獅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龍戲珠,線條流暢,形象十分生動,俗稱為“龍柱”。
主體
主體建筑東西闊40米,南北深54~60米.是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屋舉9架梁,房頂是5級疊階梯形的風火山墻,上蓋綠灰筒瓦,采用藍色琉璃瓦剪邊。屋頂正脊和兩側(cè)山墻頂?shù)耐唢椞账苋宋?、脊飾亭臺樓閣和舞臺戲曲人物都是清代廣東佛山石灣文如壁店燒制。上有“同治丁卯”(同治六年.即1867年)字樣,隱約可見。屋梁、枋、駝峰、雀替等都做成木雕的工藝構(gòu)件,雕刻成麒麟等吉祥紋飾,遍地金彩。檐板雕刻更是精細,吉祥紋、戲曲人物都雕刻得生動傳神。墀頭上的磚雕花紋也是精雕細刻,獨具匠心。蓮花形的斗拱、支柱梁架的叉手、托架都被雕成倒掛螯魚狀。雀替、駝峰和封檐板等更是通透玲瓏,上漆貼金,是潮州金漆木雕的風格。多層次復雜的通雕,把浮雕、沉雕和圓雕匯集于同一個畫面上。
正殿面闊9架用4柱,以穿斗與抬梁相結(jié)合的梁架結(jié)構(gòu),采用勾連搭的形式,把正殿梁架與四檀卷拜亭的梁架有機地連在一起。斗拱、梁架、雀替、駝峰等所有構(gòu)件與頭梁架的風格一致。駝峰上的雕刻有獅子舞球、龍鳳呈祥、鯉魚跳龍門、喜上眉梢等吉祥紋飾。正殿前橫向梁枋的下面雕群仙賀壽、福壽雙全等紋飾。底部則雕有流暢的如意紋圖案,其造型優(yōu)美,雕工精細,層次分明。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明間兩金柱間的漆空枋雕有八仙等人物。所有梁枋的底部都雕有花紋,雕工極其精細。人物和動物造型栩栩如生。木雕上均涂以金彩。
第三、四進的建筑及東、西序的房舍造工略欠精細,而建筑式樣及風格與正殿基本一致。
雕刻
廟中的建筑雕飾,集丹青、木刻、磚雕、灰雕等各種藝術(shù)于一體,其雕飾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集中了嶺南古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被譽為“桂殿蘭宮”。同時,整座廟宇造型各異,有方形、八角形,也有覆盆狀的。柱子有石柱、木柱,柱的截面有方形、八角形、圓形,也有轉(zhuǎn)角柱。
仁威廟中的木雕、石雕、磚雕都各有特色,工藝亦十分精湛。陶塑、灰塑工細勁秀,具有濃郁的嶺南地方特色和風格,仿如陳家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廟內(nèi)還有碑記多塊。
歷史活動
據(jù)說,昔日農(nóng)歷三月初三是廟誕,廟會活動豐富多彩,其中參神、進香、唱八字等是廟誕期間的主要活動。鄉(xiāng)里有耆老會主持鄉(xiāng)中大事。清代有一段時期取締祖祠,鄉(xiāng)民為保存這間廟,專意在后座供奉孔子和關(guān)公。其時廟內(nèi)有一副對聯(lián):“仁敷四海.威鎮(zhèn)之城”——其中上聯(lián)頭字“仁” 指孔子,下聯(lián)“威”則指關(guān)公關(guān)云長。過去這里還有多副對聯(lián),現(xiàn)大部分已失散。其中有副對聯(lián):“旭日湛珠江源接香浦石門四海同沾帝力;龍津連泮水派通紅橋荔岸千秋共浴仁威。”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外敵人侵,遂又在此復倡團練,以抵抗“外洋滋擾”。仁威廟實際上已成為清末廣州地區(qū)抗擊外國侵略者的一個重要據(jù)點。
歷史上,仁威廟一直是廣州市西部和南海、番禺、順德等地信仰道教群眾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后,仁威廟的宗教活動仍延續(xù)不斷,“文革”后,仁威廟得到修復,廣州市道教信徒多次要求恢復為道教活動場所。2002年12月,經(jīng)廣州市、荔灣區(qū)政府批準,仁威廟移交給廣州市道教協(xié)會,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管理開放。仁威廟成為廣州市繼三元宮、黃大仙祠、純陽觀之后的第四間經(jīng)政府登記開放的道場。
1993年8月被廣州市政府確定為市級文物單位。
從荔灣湖公園東北的仁威廟前街一路走來,穿街頭過巷口,在低矮的屋檐下擠過許多擺賣的攤檔,一個千年的古廟----仁威廟就在眼前了。廟前臨湖水,華表肅立,兩旁是古老的民居,恍如時光倒流,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令人懷疑是不是身在廣州。
歷史上泮塘地域涵括了恩洲十八鄉(xiāng)。由于當?shù)剜l(xiāng)民以打魚、種植“薺、蓮、菇、菱、茭”五秀特產(chǎn)馳名省內(nèi),于是人們?yōu)榱烁卸餮?、平禍減災,特別流行供奉玄武帝君。玄武為蛇龜合體的形像,為中國古代北方之神,與青龍、白虎、朱雀合稱為四方元神。因為北方是水住,武帝司水,所以人們稱玄武為北帝,喚它為水神。后來民間廣為傳頌,古代泮塘鄉(xiāng)有兄弟二人,兄名叫仁,弟名叫威,某一天兄弟二人去打魚,發(fā)現(xiàn)一塊怪石,就拾回家中奉為神像,居然從此之后他們一路生活順景,樣樣活計得心應用,日子富裕又美滿,更覺出“神像”妙不可測。這欣喜的怪事在鄉(xiāng)間風傳開來,聞訊大喜的百姓們奔走相告,信者云集,參拜仁威怪石的人眾多,于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一呼百應,索性集資修建起“仁威廟”。----仁威廟的傳說
據(jù)《續(xù)修南海縣志》載述,仁威廟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而明代天啟年間、清代乾隆年間和同治年間又相繼進行過大規(guī)模修建,清乾隆年間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后兩進和東序則是乾隆年間增建的。最值得強調(diào)的乃仁威廟的始建和修建都是由泮塘十八鄉(xiāng)鄉(xiāng)民自發(fā)捐資的!這是民間百姓自己建構(gòu)的一座祈福圣殿和心靈廟堂!
建筑風格
仁威廟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講究富麗堂皇,并且是中國各種雕刻藝術(shù)事例匯聚的結(jié)晶。它的主體建筑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廟內(nèi)的木雕十分精致,頭門均做成木雕的工藝構(gòu)件,雕刻吉祥紋飾,遍施金彩。而頂部為五山風火山墻。正脊是石灣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上有"同治丁卯"字樣。它的精美的木雕、粗獷的石雕、剔透的磚雕,曾被譽為“桂殿蘭宮”。----仁威廟的建筑藝術(shù) 。
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初八是仁威廟誕,在廟會期間,鄉(xiāng)里活動豐富多彩,像盛大的宗教節(jié)日,人人都會履行參神、進香、唱八音等喋喋不休、孜孜不倦的心靈沐浴。
據(jù)說,當年仁威廟是恩洲十八鄉(xiāng)最古老、最宏大的廟宇,其占地達五百余畝,廟前就有一個大水塘。而廟內(nèi)楹聯(lián)很多,其中有“旭日珠江源接香浦石門四海同沾帝力,龍津連泮水通虹橋荔岸千秋共浴仁威”;又有一聯(lián)如“仁敷四海,威鎮(zhèn)三城”(上聯(lián)指孔子,下聯(lián)指關(guān)公)等都是聯(lián)跡經(jīng)典,仿佛仁威剛?cè)岵橛^照。顧盼咀嚼之間,令人萌生奇思異想;那無論是喜慶或寂寥的日子,平凡或重大的日子,快樂或憂愁的日子,豐收或饑荒的日子……仁威廟總在默默地迎候?qū)3糖皝頍惆萆竦纳颇行排?,他們祈求逢兇化吉,交個好運;他們祈求日子太平,風調(diào)雨順……而令人無限神往的境界是,廟外有廣袤的飄送芳香的荷塘,迎風婀娜綻開著出淤泥而不染的淡紅花朵,向人微笑、頷首;而廟內(nèi)香爐中升起裊裊煙環(huán),奇香盈室,灰渺繚空的曼妙青煙為遒聯(lián)雅跡罩上一層氤氳的柔光靈霧……這氛圍,簡直像是古代名士的墨齋寶居了!可它卻是鄉(xiāng)間民眾的慈航善葦,即便渡不盡那漫長歲月中許多苦厄眾生,卻足以成就為支撐民生信仰的精神家園了。
白茫茫的淫雨霏霏,淹沒了仁威廟前的荷香水塘,心靈枯槁的熱火歲月,廟堂影像形同廢墟,沒有漣漪的水,塵封了祈語如織的波紋,只剩得廟宇的灰飛,滿地愁思地搖曳、殘喘。昔日光景到了20世紀的20年代,孫科任廣州市長,鄉(xiāng)民害怕征用該廟,就將仁威廟堂改為一所學校。到建國初期,這里又辦起工農(nóng)業(yè)余學校、西村第一中心小學、泮塘小學,還有部分房舍做了泮塘街派出所。60年代“鬧革命”,派出所撤銷,干脆又在廟中辦起了塑料廠……一座神廟的命運在風雨中飄搖,廢物利用似的茍且存活都不行,“破四舊”的“革命小將”們索性毫不留情地將廟里的神像砸得粉身碎骨。可幸的是,泮塘的鄉(xiāng)民為了保護仁威廟那些精致雕刻的梁柱,連夜用灰泥將梁柱的雕刻覆蓋起來,才令這些精美的民間藝術(shù)精品得以保存下來。直到1983年8月,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廣州市人民政府才為仁威廟的不公待遇“平反”,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在,香火鼎盛的仁威廟宇正逐步恢復它歷史的原貌及尊顏。
相關(guān)傳說
廣州西關(guān)有座仁威廟,相傳始建于宋朝皇祐四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是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可人們?yōu)槭裁捶Q其為仁威廟呢?原來這里邊有一個感人的傳說。
宋初年間,村里有一對親兄弟,一個叫仁,一個叫威,兄弟倆自幼父母病亡,幸得街坊施舍食糧,始得以成人。長大成人的兄弟倆以打魚為生,雖然貧窮,但相處和睦。他們早出晚歸,將捕獲到的魚賣一些,給街坊鄰里送一些,深得大家的稱贊。
有一日,兄弟倆像往時一樣,披著灰朦朦的晨霧出去打魚,突然,天空烏云密布,平靜的海面泛起了大浪,洶涌澎湃,兄弟倆急急收網(wǎng)回航。當他們回到村里時,村子已經(jīng)一片汪洋大海,逃出生天的人們站在水岸嚎啕大哭,水面處處可見到豬雞狗等禽獸的尸體,過了兩天兩夜,洪水才逐漸退去。阿仁和阿威對村里發(fā)生的災害十分難過,他們決定尋找可以鎮(zhèn)村的寶物。 終有一日,在他們出海打魚的海岸上出現(xiàn)了一塊巨大的石頭,石頭呈長方形,仔細看上去似有一條長龍附在石上。
兄弟兩人覺得這石頭不同尋常,喜出望外,便將大石抬回村里。當他們將大石抬到村頭時,大石突然變得異常沉重,五六個人竟也不能移動它。村里人于是紛紛在村頭給大石設香跪拜,祈求平安無事。從此,村里真的再也沒發(fā)生過水災,人人相安無事,年年五谷豐登。 10年后的一個晌午,陽光燦爛,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天上突然打了一個響雷,將村頭那塊不同尋常的石頭劈開兩半。恰巧這天,大家都不見阿仁阿威打魚回來,第二天是這樣,第三天也是這樣,可是大家四出尋找,也沒找到他們的下落。此后,他們兄弟倆再也沒回過村里,大家都認為他們搬走了海龍王的寶石,遭海龍王的懲罰,葬身大海了。
為了紀念他們兄弟倆,大家在村頭建了一座廟,并用那被劈開兩半的石頭做了門柱,以他們兄弟二人的名字給廟取名為仁威廟,從此,仁威廟成了人們燒香拜佛,節(jié)日喜慶唱戲聚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