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先賢古墓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解放北路蘭圃西側。元代以來,中國境內的穆斯林被稱為“回回”,因而這里亦叫回回墳。明清中國學者稱伊斯蘭教義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蘭教又被稱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當然地稱之為清真先賢古墓了。清真先賢古墓是以賽義德?艾比?宛葛素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相傳宛葛素于唐貞觀初年到廣州傳教并建清真寺供僑民禮拜。
線路分類: [陵園古墓]
景點地點: 國內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站推薦:
清真先賢古墓
該墓位于桂花崗,又稱"回回墳"。相傳唐代阿拉伯著名伊斯蘭教傳教士塞爾德•艾比•宛葛素廣州歸真后,安葬于此。
中文名稱: 清真先賢古墓
別 名: 回回墳
行政區(qū)類別: 廣東省
所屬地區(qū): 中國華南
地理位置: 廣州市越秀區(qū)解放北路蘭圃西側
修建時間: 629年
區(qū)位由來
清真先賢古墓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解放北路蘭圃西側。元代以來,中國境內的穆斯林被稱為“回回”,因而這里亦叫回回墳。明清中國學者稱伊斯蘭教義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蘭教又被稱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當然地稱之為清真先賢古墓了。清真先賢古墓是以賽義德•艾比•宛葛素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相傳宛葛素于唐貞觀初年到廣州傳教并建清真寺供僑民禮拜。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他歸真后,教徒為其營葬于此。墓建于貞觀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順的古墓。
結構特點
相傳早期伊斯蘭教著名傳教士阿布•宛葛素在廣州逝世后,為教徒營葬于此,是廣州著名的一座伊斯蘭教古跡。慕園門額上書“清真先賢古墓”。園內為庭院式建筑,廣植花木。西面有堂3間,前面為敞口廳,北面為禮拜殿。墓室筑成拱頂,形如懸鐘,內成洞形,人在其內誦經(jīng)或講話,有回聲相應,故俗稱“響墳”。墓署唐貞觀三年(629年)所建,似不可信。從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立、傳播及其與中國的友好交往的歷史考證,那時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正在阿拉伯半島忙于戰(zhàn)爭,以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及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根本不可能有伊斯蘭教徒到中國傳教。但墓的下葬年代也不會太晚,因為從墓園內現(xiàn)存殿堂等建筑物的結構方式看,則為明代建筑風格。
古墓是一座園林式的墓園,四周繞有墻垣,內有拜殿、方亭、廂房,穿過一座懸有“高風仰止”大牌樓而入,沿著一條兩側設有石欄桿的石路,便可步人先賢古墓內。墓室中空外圓,形如懸鐘,先賢的墳墓就設在里面。因為墓室內呈拱形,教徒或游人在此憑吊先賢,誦經(jīng)祈禱或講話時,聲音特別的響亮,且有回響,故這墓又有“響墳”之稱。墓園內現(xiàn)存的殿堂及其他建筑,均為明代風格。
節(jié)烈流芳牌坊
節(jié)烈流芳牌坊在解放北路清真先賢古墓北側。為紀念前署陸路提督軍門蔡金章的如夫人孫氏而建。建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花崗巖石砌筑,沖天式三間四柱,明間寬2.3米、次間寬0.95米,前后柱子,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額坊所刻的對聯(lián)、文字均一樣,明間額坊上豎“圣旨”匾,上額刻“節(jié)烈流芳”,次間石額分別刻“鐵性”和“冰心”,下額刻“皇清旌表”等有關節(jié)婦孫氏的身份、年齡和有關“節(jié)烈”事跡;明間柱上刻對聯(lián)“是忠臣家烈婦誓死殉夫日下彤云頒鳳誥;真女子中英雄舍生取義嶺南青冢荷鸞旌”,次間柱上刻對聯(lián)“故將軍勞瘁捐軀豈料泉臺來眷屬;如夫人從容就義果然巾幗出英雄”。牌坊裝飾簡樸,柱前后立抱鼓石。是廣州市唯一保存完整的貞節(jié)牌坊。
歷史傳說
先賢古墓旁,除葬有一些歷代有威望的教長以外,還另有“四十一賢者墳墓”。此墓有這么一段神話式的傳說:故事發(fā)生在唐代,按當時伊斯蘭教律規(guī)定,凡在禮拜祈禱時,絕不能做別的動作,即使刀斧加身也巍然不動。一次,前來傳教的40位先賢正在做禮拜,有一強盜要搶他們的財物。強盜手執(zhí)利刃,乘他們做禮拜時逐一殺掉。當殺完第40個時,強盜忽生悔念,也自刎死去了。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后人殮拾40人遺賅時,亦一并將強盜尸首葬于墓邊。至今這里還豎有一清代碑刻記述此事。
20世紀50年代廣州市政府曾多次撥款對墓園進行修葺、綠化。今天墓園樹木繁茂,環(huán)境幽雅,莊嚴肅穆,被國內外穆斯林視為伊斯蘭教圣地,每年均有大批穆斯林前來憑吊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