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qū)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chǎn)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yǎng)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zhèn)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zhì)奇觀 探索體驗 農(nóng)業(yè)觀光 工業(yè)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qū): |
封禪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禮。它起源于春秋至戰(zhàn)國時期,是當時齊、魯?shù)娜迳鸀檫m應兼并爭霸趨于統(tǒng)一的形式而提出的祭禮。他們認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間的最高帝王應當?shù)竭@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無上的天帝。封是祭天,禪是祭地。泰山封禪,便賦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認、證明自己是“天子”的神圣意義。封禪大典便成了泰山獨有的古老禮儀,也構(gòu)成了泰山崇拜與信仰的重要內(nèi)容。
大夫松位于泰山云步橋北側(cè)的五松亭旁。登山盤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額題“五大夫松”。坊西古松既為五大夫松,又稱“秦松”?!扒厮赏π恪睘樘┌舶司爸弧T谶@里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云蒸霞蔚,迷離耳目衣袂之間;松濤陣陣,傳千谷萬壑不絕。在這里還可以下望云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濺花瀉珠,風響水鳴,萬籟俱寂,風景之秀麗之清幽無言以表。
玉皇頂是“東岳”——泰山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玉皇廟始建年代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東西配殿等,殿內(nèi)祀玉皇大帝銅像。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殿前有“極頂石”,標志著泰山的最高點。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臺”碑刻,說明這里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
位于五松亭下,快活三里北首。東西向,單孔石拱橋,長12.2米,寬4.35米,拱高6.1 米,跨度11.8米。橋西側(cè)設石勾欄,由伏石、華板、望板等組成,勾欄高1.15米。 橋東首為八字形石階,兩側(cè)設斜坡勾欄,勾欄末端和橋首望柱均作頂狀。原橋創(chuàng)建無考,原為木橋,名雪花橋。民國年間改為石橋,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霧縈繞,楊承訓題“云步橋”。于1936年被洪水沖毀,1937年楊承訓得中國旅行社資助重建,由工程司胡升鴻領工建造。
這里所指的泰山北麓風景區(qū)包括明堂園景區(qū)、玉泉寺景區(qū)、錦繡谷景區(qū)、天燭峰景區(qū)。幾片景區(qū)距泰安市區(qū)在20公里上下,泰山北麓風景區(qū)以自然山岳風光為主,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與泰山南麓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的旅游側(cè)重相得益彰。由于從泰安市區(qū)到這里距離適中,這兒又形像地被稱為“泰安(泰山)后花園”。
升仙坊位于山東省泰山中路緊十八盤的起始處,為兩柱單門式石坊,額題楷書“升仙坊”。此處山勢陡峻,懸崖峭壁,上臨岱頂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飄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游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聯(lián)翩?;匾暽较?,常有騰身云霄之感,舉首仰望,南天門近在眼前,奮力攀登,岱頂在望。 升仙坊位于南天門下。全石雙柱單門式,寬2.82米,通高4.5米,建于雙層方 石基上?;L1.82米,寬0.64米,高0.5米。柱方形,下施滾墩石,獸頭石鼓狀。
日觀峰,山東游覽名勝。位于玉皇頂東南,古稱介丘巖,因觀日出而聞名。觀日長廊全長30米,亭廊銜接,似仙閣矗立,鮮艷奪目。拱北石又名觀海石。石長 6.5米,北西8度,與地面夾角30度。登臨其上可盡賞旭日東升場面。日觀峰位于泰山玉皇頂東南,古稱介丘巖,因可觀日出而名。相傳在峰巔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稱秦觀峰、越觀峰。
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廟東御座大殿露臺前西側(cè),是泰山石刻中時代最早的作品。鐫刻著秦始皇功德銘和二世詔書,由丞相李斯篆書??淌卺讽斢衽嘏?,后迭移至此。此刻石原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刻,共144字;后半部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廣狹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兩刻辭均為李斯所書。
臘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東平縣西部,東臨東平湖,西距黃河6公里。其主峰海拔258.4米,素有“山奇雄,峰奇秀,巖奇險,石奇美”之稱。加之它與東平湖山水相依,天光照水,碧波浩渺,百舸揚帆,美不勝收,構(gòu)成獨特的游覽風景區(qū),內(nèi)有臘山、六工山、昆山、金山四個景區(qū),南北長30華里。自古被譽為“小泰山”、“小岱峰”。1997年被評為“全國森林公園十大標兵”之一。
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刻位于斗母宮東北經(jīng)石峪,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佛經(jīng)摩崖刻石。 經(jīng)文刻于面積2064平方米的緩坡石坪上,自東而西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采用后秦鳩摩羅什譯本,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經(jīng)刻只刻到15分目“特經(jīng)功德 兮”,計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凡2799字,字徑50厘米。經(jīng)刻歷千余年風 雨剝蝕、山洪沖擊、游人踐踏、捶拓無度,已殘泐磨滅過半,現(xiàn)僅存經(jīng)文41行、 1069字(包括可認讀的殘字和雙勾字)。